迁界禁海——“施琅模式”第一步

2023-05-10 16:26:00

抖音充值paypal

清顺治十八年,清廷采纳降将黄梧的建议、正式颁布《迁海令》:强令所有沿海居民内迁,摧毁沿海房屋,禁止船只出海从事任何活动,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隔绝盘踞小岛的郑成功与大陆的联系。但是,因为执行力度不足,《迁海令》几乎沦为了一纸空文,郑氏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向大陆物资补给。

郑成功画像

康熙四年,清廷再度颁布《迁海令》并进一步加强了执行力度,将沿海地区、尤其是东南沿海,变成了一片“无人区”!此举虽然有“杀敌一千、自伤八百”的无奈,但起码从最大限度断绝了郑氏从大陆获得物资补给的途径,给郑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。

迁界禁海

经过十几年的“困岛”,盘踞小岛的郑氏早已人困马乏,经济显露衰败之象!康熙二十年,清圣祖康熙帝采纳李光地的建议,再度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,开始积极部属攻岛事宜。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,施琅率领水师由铜山出发,兵锋直指澎湖,仅用了不到八天时间便扫清了澎湖外围。康熙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,施琅率军一举攻陷澎湖港,前后只用了大约九个小时!郑军死伤一万两千余人、被俘五千余人,施琅大获全胜,郑氏主将刘国轩近乎只身、乘小船逃往小岛。

施琅雕像

施琅所部在攻陷澎湖后,一边休整、准备对小岛发起总攻,一边清廷又开始采取怀柔策略,派人劝降郑氏。不久之后,郑氏的新“当家”郑克塽采纳了其岳父刘国轩的建议,向清军举起了白旗!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,施琅率领水师登陆小岛,刘国轩率郑氏文武列队相迎,清军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小岛!郑成功之孙郑克塽剃发、登岸、称臣,盘踞小岛二十多年的郑氏不复存在,此即所谓“施琅模式”。

郑克塽画像

“施琅模式”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步走:一、困岛。二、小打。三、逼降。先以迁界禁海围困郑氏;然后再以攻击澎湖这样的“小打”作为军事威慑,来震慑郑氏;继而再以武力为依托,逼迫郑氏投降。最终,清军以阵亡三百余人、负伤一千八百余人的极微小代价,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小岛,不战而屈人之兵、善之善者也!时代在变,但道理不变,在当前形势下,“施琅模式”依然不失为一个比较靠谱的选择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罗山信息社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