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0-20 09:33:01
1847年,李鸿章说:“国土这么大,新疆就不要了!”左宗棠火了:“160万平方公里,你可真舍得!不是你家的地就不心疼啊!”慈禧在态度上支持左宗棠,但两手一摊:没钱!左宗棠一拍大腿:怎么把他忘了!要知道,“终当移孝作忠臣,为我国家扶厄运”是左宗棠一生所践行的,坚持保卫祖国疆土、寸土不让的他是不会放弃祖国任何一块领土的。1864年,陕甘回变波及新疆,导致新疆境内出现了豪强割据的纷乱局面。而后,新疆被一个名叫阿古柏的乌兹别克人入侵,至此阿古柏开始了他在新疆长达十二年的血腥统治。期间,沙俄政府趁新疆纷乱之际趁火打劫于1871年侵占了伊犁。此时的新疆可谓是岌岌可危,随时有被列强势力入侵瓜分的可能。清政府对于新疆的局势,主要分为两种主张:一种就是和李鸿章一样主张“放弃”,他们主张放弃已经被入侵的新疆,将主要的军力用到东南沿海的防护上,或许在他们的眼中“大清”的万里江山,舍弃区区“一小块”是可以接受的。另一种则是像左宗棠一样认为万不可舍弃祖国的任何一块国土,毕竟“唇亡齿寒”,更何况自己的疆土怎么可以舍弃,今日是160万平方公里、是新疆,他日就可能是蒙古,那么来日便会是京师!南征北战多年的左宗棠或许深圳,这些列强狼子野心,他们的胃口远不止于新疆,泱泱华夏又怎能耻辱割让城池换的一时的安宁,这无外乎是苟且偷安罢了。于是,在左宗棠等人不断上奏表态下,清政府最终下定决心收复新疆。1975年,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,主要负责新疆的军务事宜。众所周知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要想出兵收复新疆,就得有足够的兵马和粮草,否则一切作战计划都将会是纸上谈兵、一场空谈。要知道,晚期的清廷早已是腐朽的立木,中空、内部腐败不堪,剩下的只有闭关锁国后的封建和愚昧。1876年,开战在即。别说足够的军费了,此时全国各省所拖欠的陕甘军费就还有逾2000万两的白银。正所谓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面对如此“赤字”的窘迫,纵使是文韬武略的左宗棠也犯了难。64岁的左宗棠苦思冥想之后,忽然想起一个人,他就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徽商代表人物——胡雪岩。胡雪岩是晚清赫赫有名的“红顶商人”,所谓“红顶商人”即“官商”,也就是身兼商人和政府官员两种角色。可以说,胡雪岩之所以走上了官商之路,是得益于左宗棠的赏识,而左宗棠对胡雪岩也是十分信赖。
于是,左宗棠当即给胡雪岩写了一封信,拜托他协助筹集军费,解燃眉之急,好让大军顺利出发收复新疆。要知道,此时的左宗棠仅有清政府下令划拨的200万两白银及各方协助的300万两军费,他自己甚至自借了500万的洋款。但,这些钱仍旧是杯水车薪,远远不够。那个时候,“借钱”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,在向胡雪岩求助之前,朝廷的恭亲王亲自向洋人借款都被拒绝了。然而,皇亲国戚都没能借到的钱,胡雪岩却帮忙借到了!在胡雪岩的多方运作之下,其举广东、江苏等地区的海关收入作保。先后分六次出面,总共借到白银1870万两,为西征的部队解决了军费之一大难题。其不仅帮忙筹集到了军费,更是为西征军送上了大批的药材,避免部队向西域行军、作战的路上可能会遇到的水土不服等伤病苦痛,可以说是功不可没。就连左宗棠都夸赞胡雪岩:“雪岩之功,实一时无两。”1876年4月,筹足军费、做好准备的左宗棠率领西征大军正式出发,开启收复新疆之征。西征军一路势如劈竹,很快便拿下济木萨。
1877年,在左宗棠的带领下西征军接连又成功收复:达坂城、托克逊城、吐鲁番门户七克腾木、吐鲁番等地区,成功打开南疆。一年之后,左宗棠带领西征军成功收复南疆。1880年,左宗棠再次领兵西征,此战是为了收复伊犁。这一次出征,年近古稀的左宗棠带着为自己准备的棺椁入疆,可见他收复新疆决心之大!而后,又历经了数次迂回谈判、作战,最终在1882年沙俄才正式交还伊犁,1884年清政府建立新疆省。要是没有左宗棠、胡雪岩这样坚守的爱国之士,或许那1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轻易被“放弃”了。国家主权、国土完整,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誓死捍卫的!寸土不让,一点都不能少。